凭着一根小棒子,在夜深人静时伏地侧耳倾听,就能判断地下的水管是否漏水?听起来或许不可思议,但在自来水公司就有这么一支水管测漏队,他们凭借过硬的听力,对城区各条供水管道“号脉”,保证了上饶县地下供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为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供水回收率,2012年自来水公司成立了测漏队,专职巡查管网和测听漏点。供水管网是一个城市的“血管”,而测漏工就是医生,拿着听诊器给病人听诊,为供水管网“听诊把脉”。由于人员有限,刚成立时测漏队成员只有2名,但他们肩负的责任却很重,全县40多万米的管网都需要他们一一去诊断。长期从事测漏工作,让他们成为了上饶县大大小小供水管道分布的“活地图”,你随便提起哪条小街、小巷的供水管道情况,他们都能准确地告诉你管道走向、管径、管材等可靠信息。由于测漏工作需要安静的监听环境,每次的测漏都在深夜11时以后,并持续到凌晨4时左右结束。特别是测漏队长吴民军,因为他还担任着公司管线科科长职务,为了不耽误日常工作,测漏工作结束后回到家他也只是小睡片刻,第二天一大早便赶到公司上班。
“听诊”水管凭借的就是经验,他们刚开始巡检的时候,往往听不清到底是水管漏水还是正常水流的声音,因此干起活来很吃力;经过几年工作经验的积累,现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听上几分钟,他们便能很快的辨别出水管是否漏水,并能确切找到漏点位置。据他们介绍,供水管道发生漏水时,喷出管道的水与漏口发生摩擦,或是与周围石块介质等撞击,会产生不同频率的振动,由此产生漏水声。漏水声通过听音棒的金属杆传入耳中,就可以判断地下的管道是否有漏点。不同回音,能预测出不同的“病情”。
长年累月地走街串巷,除了能听,测漏工还要掌握另一个看家本领——能走。每巡查一次,都要背着仪器徒步进行;所以每天夜里,吴民军他们平均要步行10公里以上。对测漏工来说,夏、冬两季是最难熬的。夏天蚊虫多,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衣长裤,有些水管在旮旯头里,测漏环境又小又脏,但仍必须去探听;冬天,寒风刺骨,漏水的水管喷出来的水溅到了身上有时候会都会立马结成冰。吴民军说,“我们这个工作呀,很多用户都不理解,有的以为我们是盗窃踩点的,还有的以为我们是勘探矿物的。刚开始干这一行的时候,看着别人奇怪的眼神也有点别扭,但是干久了,我就发现这个工作虽然不容易被理解,但是作用是非常大的。对用户来说,能稳定水压;对公司来说,能减少损失。”当问到家里人是否支持这样的工作时,测漏队员工们纷纷说道“有时候家里人是不理解,晚上基本没时间待在家里,白天也没多长时间去照顾家庭,特别是孩子,很少有时间陪着。但是工作性质就是这样,这是供水人的责任,也是义务。”虽然他们很想轻松的带过这个话题,但是他们的眼中笔者却看到了他们对家人浓浓的愧疚。
2013年自来水公司测出280余处漏点,其中:暗漏120处、明漏160处,大大减少了水量流失,供水回收率上升到76.77%,这是他们用牺牲与家人陪伴与休息的时间换来的。面对荣誉他们坦然与淡定,面对责任他们义无反顾,这就是令人钦佩的队伍,他们是福田最可爱的供水人。
侧漏工在凌晨时分测听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