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文体活动
文化内刊
幸福家园

家里的柚子花又开了

  许久未回老家,翻阅闲暇时拍的一些照片。四五月的家乡草丰林茂。田地里都是嫩绿或鹅黄,山林里的竹笋拔得老高,生机盎然。家门口的柚子树也不例外,花绽放得璀璨夺目,一片风吹过,洒落一地的乳白,在几片树叶的点缀中温情非常。大概再过一个月,树上就会结满一个个小柚子,青青的、圆圆的,在茂盛的树叶后藏头藏脑,惹人不住地盘点数数。小孩子们也是翘首盼望,用小竹条去挑逗它们。“嘣”的一个掉下来,当球玩或聚集了许多晒成柚子皮,也是一道解馋佳品。

  这都是回忆当中的事情了。

  现在的小孩不是坐在电视机前便是埋头做作业,对周围的植物漠不关心。反正电视里有热门的动画片,冰箱里遍布零食,书包里的作业怎么也做不完。哪管柚子什么时候开花,苹果一年四季都有,哪管竹子什么时候长笋,每次吃饭鱼肉满桌。至于田地里的狗尾巴草、矮子打伞、麦牙根……都熟视无睹,只要把作业写完,能好好看一会儿电视,便是幸福了。

  记得小时候,八、九十年代的家乡,还是在努力解决温饱。要种田、要栽菜、要养猪、要养鸡,要打泥烧砖建房子,要去打猪草,要去采茶籽、挖竹笋,有限的地里要种满蔬菜或者少量亦可菜亦可吃的“水果”,黄瓜、西红柿,便是最好的期待了。有时饿了一碗酱油拌饭也是极好的美味。

  那时候的学费不便宜,记得小学一年级时学费是80元,这个数字挺吉利的,一直难以忘记。家里的一台黑白电视机很晚才出现,直到快读大学换的彩色电视机也只有几个台,麻麻点点仍旧惹人留恋。那时候一家人在一起期待故事进展,不像现在每个房间都有彩电和闭路、网络WiFi,手中的摇控摁个不停也找不到满意的节目。那时候开学,家里猪栏总是要清空,一头或两头,凑成三姐弟的学费,父母将他们的期望寄托在我们身上,以弥补小时候没钱读不到书的遗憾。父母虽然嘴里不说,但从日渐纵深的皱纹里,我能感受到他们的付出和期盼。父母都是初中毕业,学习成绩非常好,因家境原因早早不能读书投身劳作,正如那时千万中国农村父母一样,父母仁慈、勤劳,一心一意为孩子付出。

  家里的这棵柚子树是读中学时爷爷栽下的。记忆里很早便结果的柚子树是爷爷奶奶家门口的两棵。那时候,方圆十几户人家里就只有我家的柚子树。中秋过后上学时,口袋里总是鼓鼓的,羡煞旁的小孩。此外,爷爷奶奶家门口和屋侧还有两片葡萄林。记得在葡萄还是青绿未熟的时候,奶奶为了给我们解谗,将最饱满的摘下几串,先洗干净用开水浸泡涮去酸味,在呈现黄色时便将水倒掉,然后倒入白糖,用瓷勺压碎,搅拌后解馋。葡萄树早在十几年前便被砍掉了,两棵柚子树也被砍掉了一棵。

  家里的这座房子是爷爷奶奶、父母自己打泥、筛灰、制砖、烧砖,砌成的,承载了我所有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光。粗糙厚重的门框上划满的横杠记录了身高增长痕迹,墙壁上的涂鸦说明了当初的书法水平。虽然搬进了冰箱、洗机衣,安装了空调、电话、电脑,然而砖仍是当初的砖,仍旧沾满了父辈的汗水和梦想。几近三十年的房子牢固、硬朗得很。我喜欢这个房子,即使房子里的蚊子和苍蝇也活跃、富有生机,让你感觉生命在于运动。

  家里的柚子花应该又开了,家里第四代小孩也在呀呀学语、噔噔走路了。

  家就是家,尤其在蹭完脚上鸡屎接着捡了两个粉红的鸡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