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间回了一趟老家,还是和以往一样,匆匆忙忙,来不及很好的陪家人吃顿饭,陪孩子玩一下。每次看别人发的朋友圈触动很大,内心愧疚不已。这几年写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可能是对自己生活思考的太少了,抑或是对很多事务都是淡然处之的态度。朋友说我联系少了,同事说我沉默了,我想但凡成长总有一个沉淀的过程。岁月会给人以洗礼,脸庞会刻上生活的年轮,不过此乃后话,终究生活还是过出来的。
回家后发现家乡的变化很大,不经意间,小时候玩伴都长大工作了,面孔有些生疏而又熟悉。老家农村也在打造一系列的乡村旅游线路,草草的看了一眼,“一门三督抚,十里五翰林”的汪山土库是以江南园林建筑、徽派建筑与清朝宫廷建筑相结合为主的建筑风格,素有“江南小朝廷”的美誉。现如今号称北有乔家大院,南有汪山土库。停留短暂,并未深究,但仍旧能深深感觉到这里曾经的名门望族气息。以前破败不堪的山包上由于海昏候古墓的惊世发现,挖掘出一大批的精美文物,从而揭开了海昏候国和第一代海昏候刘贺一段尘封二千多年的历史。大量的宣传报道和游客的涌入,给这里带来了前所未所的生活景象,以前少有人去的地方,现在仿佛热闹非凡,似乎昔日破败的景象一下子有了回暖的迹象。时光穿越,两千多年前的浮华,我们现在也只有到那些惊艳的历史文物中去寻找答案了。随着几个景区建设的深度规划,越来越感到小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前几年的清明都是父母去扫墓的,如今父母的年龄大了,不方便走动,于是我慢慢得接过这些习俗。每年的追思,思绪难免在这个时候泛滥,脑子里总会划过很多很多的场景。山间草木,有风吹过的地方,就有绿色的存在,或许真的是穷乡僻壤有历史,岁月给你的会是惊艳。伙伴们见了面,也总会聊起这些年家乡的变化,聊起大伙的近况,回忆多了,貌似觉得自己都年龄很大了一样,殊不知还是处于起步的黄金年龄。短暂的停留之后,又开始北上的工作,这些年为了工作一直在外面,娶妻生子之后,算是有了着落,生活之中多了些牵挂。但是生活奔波依旧,每次回去短暂的相聚,我成了家里的“客人”。而立之年,依旧在他乡努力的奋斗着。
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止的脚步,走过的年华,能否在今后的岁月中泛起珍藏的记忆。有些时候看着朋友圈,总觉的岁月缺少了一些惊艳。一路在默默的鼓励自己,今天我的努力,总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
在路上,努力工作,为了未来会为自己走过的路途骄傲。
在路上,好好生活,为了今后会给家人带去的记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