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文体活动
文化内刊
幸福家园

醉美灵山行——随感

  11月28日,公司组织全体驻上饶员工参加登山比赛,地点选在灵山名景名胜区。对于灵山,我怀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因为我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灵山儿女。我的老家就坐落在灵山脚下,还记得小时候常和伙伴们到山上放牛、砍柴、摘野果……灵山,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此次,重爬灵山,触景生情,心中感慨万千,思绪推开了记忆中的那扇门。

  我出生在灵山脚下的一个山窝窝里,那里曾是一个偏僻、贫穷、落后的普通乡村,四面环山,低矮的平房、泥泞的道路、荒芜的山野留在了我幼年的记忆里。那时候,偏僻的小山村还没有通电,到了夜晚,黑漆漆的一片,家家照明用的都是煤油灯,每当放学回家后,奶奶就急促地催我:“快点写作业啦,等到天黑了又要浪费煤油”。邻居们的生活也大抵如此,过得很单调。在物质生活都无法保障的前提下,精神文化生活根本就无从谈起。在没有电的日子里,家家户户很早就进入了梦乡。庄户人家,日子过得都较为清苦,收入全靠几亩薄田和贫瘠的山地。作为小孩子,最盼望的莫过于过年了,除了能有一套新衣服外,还能得到一笔几角甚至一两块不菲的压岁钱,将它压在枕头下面甜蜜一整夜,那种兴奋、富足感是现在小朋友无法体会到的。

  上了初中后,家里的生活才逐步得到改善,搬到了外面的村庄里。新建了三间平房,拉起了电线,结束了没有电的日子。没隔多久,家里还添置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犹记得第二天到了学校那个得瑟劲,每见到同学必向其宣扬我家有电视看了;下了课,就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谈论当时热播的电视剧《封神榜》、《射雕英雄传》等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再到后来,又换上了彩色电视机。

  路边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我们在慢慢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原来落后的小山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煤油灯早已成为古董,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添置了冰箱,看上了液晶电视,电脑也挤进了他们的生活,通往灵山的路也由原来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环山水泥路。短短一二十年,“时尚的春风”吹遍了老家的每一个角落……

  家乡的土,家乡的地,家乡的人,家乡的一切都变化了。是什么,给老家带来如此生机?是改革开放,是党的富民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正是这一伟大的决策,中华大地重新焕发了生命活力。我们这样一个小山村,也在祖国母亲的哺育下,享受着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结出了累累硕果。

  走在老家充满“熟悉”而又有些许“陌生”的路上,我耳畔似乎响起了那首《父老乡亲》——我生长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憨厚中埋着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