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福州一去兮不复还。再见福州,再见母校。
告别了美好的大学,我们步入了残酷的职场,刚进入公司的时候,还有些许不适应:作息时间上,在大学时,习惯了有课早起、没课睡懒觉的生活,上班后,一下子要每天7点起床、吃饭、工作;饮食习惯上,以前吃惯了福州菜的味道,突然360度大转弯的换了口味;思维上,领导布置的工作似乎没有具体任务却又有任务,给个模糊的范围交给我们自己想方案。一切都似乎来得太快。
来公司报到的第二周,我们来到了五府山,AAAA级国家森林公园,青山碧水,鸟语花香。每天早上起床去小溪边,听那潺潺的流水声,顿时感觉自己与外面的人是两个世界的,给我一柄拂尘,我可以原地打坐修炼了。中午吃完饭坐在大厅休息,享受微风洗礼,怎一个爽字了得。傍晚的夕阳,夜晚的星空,在城市的生活是享受不到的。
如此优雅的环境,当然少不了一份美好的工作。
刚走出大学,脑海中理想的工作环境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来了这,除了飞禽走兽,人都不曾见几个。也是这么个环境,能够让我们这心高气傲的应届生好好的思考。思考我们的现状,思考我们的人生……
来到公司后,才知道书本上学的内容跟现实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花粉是可以灌脾的,化糖是可以用冷水的,蜜蜂是可以采油茶花的,通过奖励饲喂意蜂也是可以采油茶花的,中囊病的蜂群不用烧毁的……大学学的课本知识和现实生产实践中的做法出现了很大差别。就拿简单的饲喂花粉来说,书本上是揉成近糊状置于上梁上;在保种场,师傅告诉我们,花粉灌脾比饲喂于上梁上节省一半以上的材料。书本上的方法饲喂,蜜蜂只要有粉就一直吃,不管有没有子脾,蜜蜂都会吃。而后者的饲喂方法是蜜蜂会把多余的花粉储存于脾内,没有子就不会吃。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够节约劳动量。
在这一个月的生活中,我看到了我们行业的希望,小行业,大事业。虽然看似很小的一群蜜蜂,按30斤蜂蜜一箱的年产量,100箱就有1.5吨,按现在公司市场销售价120/斤计算,毛收入36万,如果有50个100箱的蜂场,那么年最低产值是1800万,非常诱人的数字。公司还有各位业务精通、管理有方的领导坐镇,蜂业公司会越走越远,越来越强大。这也让我看到了我们公司的未来,一个在国内蜂产品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蜂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