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文体活动
文化内刊
幸福家园

由教育真正意义想到的……

 

   

       日前,在微信朋友圈的刷屏中,听了一位新东方名师关于教育真正意义的演讲,他以切身经历与体会对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遭遇的种种现实问题进行了批驳,给人教育的同时更多的还有震撼和反思。于我而言,也带给了我很多思考……

  应该说,教育问题和我息息相关,无论是在现实的家庭生活还是现在职场工作中,我都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教育者的角色。作为一个曾经饱受应试教育之苦的过来人,和一个曾有过教师从业经历的双重身份的教育实践者,本身希望和倡导的教育独立及独特性与“素质教育”似乎不谋而合。然而,真正在教育的实践中,像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觉得就很好地印证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这句至理名言。比如说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首先我和家庭中的老一辈就存在很大的冲突,我的观念里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在这个社会生存的基础条件,而在老一辈人眼中,读书似乎就成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代名词;我的观念里读书是自己的事,老辈的观念是棍棒底下出人才,读书是大人叫出来的、念出来的;我的观念里检验读书成果最关键是跟自己比,有没有进步和提高,会不会举一反三,老辈的观念就是你这次考了第几名,跟别人比你考的怎么样,考试好不好成为有用或是没用的代名词。而我们理想主义地想要老人的想法与你的想法一致,用力一致,往往一句“我自己的孙子,我还会害他!”能把你呛得半死。在这种家庭的不断拉锯中,常使得我元气大伤,原来想好的如何教育孩子的办法和方式,一段争议后却没有耐心继续坚持下去,甚至以大吼大叫的方式强压给了孩子。此外,还有来自于同学之间的比较,老师的重视及学校和社会层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分数的看重,使得在主张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依然看到孩子艰辛地走在“应试教育”的夹层中,在孩子重重的书包、层层的课业、繁多的辅导中,孩子缺少了童年的欢乐与自由,加之我们常常迫于生活的压力缺少陪同孩子的时间,以致于孩子成长的乐趣越来越小,观念越来越窄,逐渐走进了和今天的大人们一样看重成绩、看重表扬的应试教育圈子之内。

  作为家长,往往我们是心痛孩子,但更多的在这个社会圈子中,我们却无法免俗,于是乎,我们的孩子也逐渐被我们教育成为了“凡夫俗子”,对成绩的看重大于对能力的看重,会不会自理生活,会不会交往沟通不重要,考不考的了高分,有没有奥数之类的竞赛奖光环,比别的看起来似乎变得更加有用。

  无独有偶,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还有充斥于社会环境的职场教育,作为企业的行政人事管理人员,我发现我们往往也容易受过去教育模式的影响。比如:在员工内部培训问题上,我们就容易犯“硬式教育”的错误,把培训的数量、培训的范围、培训考试作为衡量培训成果的主要标准,极易忽视培训对实践能力的提升意义,培训是否能带给员工真正的成长。不仅内部培训如此,外部培训也较多追究培训证书,培训期内的教育影响,而较少追踪培训之后的运用和实践,忽视了培训工作真正对职业人、对企业发展的帮助。

  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花朵,每个人的进步都有着符合其自身个性的必然,就教育的真正意义而言,教育的内涵就是应该抓住每个契机,帮助每个人最大程度地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提升自己。只有每个人都认识到教育的真正意义,真正获取了学习的能力,才能从各个层面把握学习机会,得到最大的锻炼和提升,从而使教育真正帮助人们成就人生的每一步。

  教育,诚如新东方这位老师所说,应当就是教学相长,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品德的铸造,在全面发展中讲究个性特长,才是教育的使然。希望总有一天,在观念的不断摩擦与碰撞中,终能给我们的孩子和我们自己一片真正“素质教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