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次评价一个伟大企业的创始人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给创始人的创业精神贴上一些标签,比如创业、信仰、成功、情商、坚持、勇气、激情等等。读完《非同凡想》这本书后,给我最大的感悟是三个词:信仰、坚持、激情。
也许很多朋友看到“信仰”这个词,都会在心里想:信仰什么呢,我有信仰吗?不管你有没有信仰,但是我可以肯定你内心潜意识里面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有多强,只有自己知道。乔布斯的信仰是什么?他坚信个人电脑会改变世界!
没有乔布斯,就没有今天的苹果。乔布斯高瞻远瞩地看到了个人电脑的未来,他看到了个人电脑将如何改变世界。乔布斯不仅是信仰的坚守者,还是信仰的传播者和迈克马库拉这些合作伙伴分享着共同的梦想,即“人人都有一台电脑”。没有这些人,也就没有Mac和苹果的今天。如果乔布斯不能成功劝说这些人加入到这趟寻梦之旅中来,他头脑中任何一个创意也不可能转化为成功的创新。
信仰是激励人们实现梦想的力量。信仰驱动着乔布斯团队去制造更先进的产品。苹果有数以千计雄心壮志的员工,他们同时也是苹果信仰的传播者。他们从不说“我们办不到”,只说“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但一定会有办法的。”乔布斯的团队成员川崎说:“整个Mac部门都分享着‘Mac之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人用上计算机,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的生活更丰富,这样就可以真正改变世界。我们怀揣着用小小计算机改变世界的信念,每周工作90个小时。”
当人因为工作本身而热爱自己的工作时,通常对公司会更尽职尽责,这样才能做好工作。在创业的路上,信仰就是战斗力。
如何看待乔布斯的“坚持”呢?创业在经历过激情和狂野的阶段,接着是生存和发展的阶段,那么这个阶段,最需要具备的一种品质就是坚持。1997年乔布斯重回苹果时,苹果正在死亡线上徘徊。乔布斯敢于对很多东西说“不”,即使这样做会使一部分消费者和合作方苦恼。截止到1998年年末,乔布斯将苹果研发的产品总数从350个减至只剩10个。乔布斯坚持不懈地关注着用户体验,拒绝一切他认为有损美好体验的事物。这个原则在产品设计中尤显突出。正是因为乔布斯独到的眼光和坚持的强大信念,才不断地创造出了伟大的产品,相继开发成功Mac、MacBOOK、iPhone、iPad。
史玉柱的东山再起,也让我们理解了“坚持”的力量。史玉柱的大起大落早已成为商界的佳话,他能从人生的谷底爬起来是“坚持”的效应在起作用。当所有人都在指责和谩骂他时,他在思考再度创业,再度找回激情和狂野,再度去坚持自己的运营模式。
在亿万人的质疑中他再次创立了脑白金,红遍大江南北。从负债亿万到成为亿万富翁,这个过程他只用了两年的时间。而他之所以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坚持激情和狂野,坚持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运营模式。
再说说乔布斯的激情。乔布斯的团队都是一群富有激情、富有梦想的人。乔布斯更是将每一次演讲、产品说明会都当成是激情飞扬的演绎。乔布斯依靠激情演绎感染着他的团队。
而在现实工作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富有激情,或者说,并不是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激情,尤其是当我们面临的工作环境以琐碎、压力、灰色、平庸为常态的时候。周而复始能够永远保有激情吗?按部就班的惯性能不耗损激情吗?所以,不要以为激情是每个人都能够具备的素质,它是一种很难得的品质,复杂的人际、工作的压力、忙乱的状态等等使每个人在工作时都面临着考验,如何不受环境左右,如何创造并超越环境,需要一个人的投入和付出,需要一个人的自律和意志,需要一个人看清楚很多东西之后的自觉,需要一个人牺牲自我的自私本能后的超越,需要勇气等等。
用《非同凡想》的最后一段话结束我的感悟:也许乔布斯为我们上的最本质的一课就是,承担风险需要勇气和一点点疯狂的性格。透过疯狂,找到你天才的基因。对自己有信心,对你的梦想也要有信心,随时做好为你的理想辩护的准备。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创新才有肥沃的土壤。也只有在那时,你才能带领自己去享受那无与伦比的生活。(文/股份公司周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