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观,是指对“工作和事业”的根本态度和基本看法。通俗地说,事业观就是对从事的工作持什么态度,以什么标准,用什么干劲,拿什么成绩来履行职责。为什么同样的工作,有的单位抓得有声有色,有的却平平沓沓;为什么同样的单位,有的团队生龙活虎,有的却朝气不足;为什么同样的部门,有的员工激情饱满,有的却消极怠工。这里固然有经验和能力的差别,但关键还是事业心的问题,是有没有树立正确的、有所作为的事业观的问题。
必须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一是要热爱本职。艺术家罗丹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本职,才能有一种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才能有干好工作的内动力。有了内动力,才能自觉地刻苦钻研本职业务,努力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学习和掌握履行职责的本领,做工作上的明白人和行家里手。二是要聚精会神。一个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的,用在其他方面的精力多了,就会影响和分散干工作的精力。职场中人要自觉从“应酬圈”、“交往圈”中跳出来,集中精力思工作、谋正事;要严格遵守各项纪律,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集中精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三是要公私分明。作为职业中人,要自觉摆正个人和家庭、单位、事业的关系,不断强化大局观念,坚持大局第一、事业第一;自觉摆脱名利的束缚,做到无论是在“进步”有望还是在“进步”无望的情况下,都能心无旁鹜。
必须有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标准高,往往反映一个人的责任感强,反映出对工作、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这是抓工作、干事业的基础。标准高,才能有争创第一的工作压力和劲头,才能干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在标准问题上,有的单位和领导仅仅把“不出错”当作标准,把领导表扬当标准,把今年比去年有进步当标准,是不妥的。当前,无论是福田集团还是股份公司,都处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新的形势挑战,确立工作标准应从企业建设发展大局出发。要强化创新意识,自觉从老经验、老套路、老办法、旧模式中走出来,尽快从传统的习惯性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果断地抛弃过时的、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或是“左”的东西;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以扎实的工作、严谨的作风确保工作质量;注重工作实效,坚持形式服从内容,始终关注各项工作落实的效果;坚持进度服从质量,不搞没有成熟的“果子”;科学筹划、精密组织,形成抓工作的整体合力。
必须有一抓到底的工作状态。大力倡导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好风气,管理人员要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要破除怕苦思想,本着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始终保持年青人的勇气、锐气;要抓工作的全过程,切实从根本上解决“重部署、轻落实,重过程、轻效果”的陋习,坚持抓工作的全过程,坚持跟踪问效、全程督查,既要看过程,又要看实效。越是面临困难和问题,越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做到坚持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松动、不罢休。
必须干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必须肯定的是,大部分员工的业绩意识还是比较强的,期望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点名堂来,但往往是没能处理好出业绩与打基础的关系,而导致一边出经验一边出问题、一边赶业绩一边基础建设在滑坡的现象。必须清醒认识到,业绩离不开打基础。要处理好短期业绩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图一时数字好看而忽视长远的发展后劲,对见效快的很投入,对见效慢的则不重视;对在自己任期内能见成效的工作抓得紧,对在自己任期内看不出成效的工作则不重视。从表面看尽管今天出了一点“成绩”,但没有给企业建设积蓄后劲,甚至会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各级、各部门都应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有所作为、实干兴企”的思维观念,就如本期《文化在线》栏目的话题一样—立即行动。让我们切实行动起来,勤奋敬业、争创一流、狠抓落实,以正确的事业观、业绩观打造一个完美的自我,共同促进基业长青伟大梦想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