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文体活动
文化内刊
幸福家园

执行力就是生命力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伴随着企业制度体系日臻配套与完善,“执行力”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生命力,被提到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

  所谓执行力,是指各单位、各部门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决策决定、规划计划的能力,也是指企业通过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是企业生命力!

  业绩如同大厦,是一砖一瓦砌起来的;信誉如印章,是一刀一刀刻出来的;形象如丰碑,是一言一行垒起来的;工作如时钟,是一分一秒走出来的;落后如滑坡,是一点一滴落下来的。执行力的好坏、高低也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应该说我们福田的执行力问题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管理问题,也绝非是花点时间、花点精力就能完全突破的事情。只有将“执行力”作为“生命力”来提升,通过不断强化、提升和积累,执行力才能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神来之笔”带来企业旺盛的生命力。

  首先,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企业在执行、在抓执行落实上真实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抓规章制度落实和公司决定上的执行不力问题。比如:对于一些违章违纪的事件,我们往往从“人本角度”出发,不及时作出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或不作处理;对于一些企业标准的执行或活动的宣贯与开展,计划的时间往往执行不到位,甚至有些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未具体落实,检查往往是走走过场。二是执行的意识淡薄,工作流程上的执行不力问题。少数管理人员组织纪律涣散,缺少下级服从上级、公司服从集团的观念,对集团和上级的决定,没有“非执行不可,不执行就是失职”的意识。比如,在历次对各单位制度或规范的执行情况的检查结果就显示各子公司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未按要求执行的情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乏全公司一盘棋的统一思想。少数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存在着集团和自己所在的公司两张皮的思想,缺乏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意识,为了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四是怕得罪人。有些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司规章制度时,存在怕得罪人的思想,导致执行不力。五是不会抓执行,部分管理人员在面对繁杂的工作时,总是东抓一下、西抓一下,不知道从一抓起,从重点抓起,给下属下达任务时,对任务没有质量、时间要求,没有检查,没有结果考核,造成下属对其任务完不完成无所谓的心态。

  那么,究竟应当如何建设与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文化呢?个人认为当前关键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抓领导能力的提升,构建企业执行力基础

  提到执行力,我们往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员工的执行力问题。但事实上,诚如章哲老师在《让下属100%执行的领导艺术》中所说的那样:“糟糕的员工是被经理塑造出来的”。因此,一个团队想要拥有良好执行力,100%需要拥有一名执行型领导者。而福田当前的执行力问题,说到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提升问题。只有我们全体管理者领导水平上去了,企业执行力的基础才能牢固。那么,应当如何才能成为执行型领导者呢?第一,领导者应了解员工、了解企业。作为管理者,我们要了解企业每一天都在做什么,员工在做什么,工作进行得如何,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否找到了正确的解决办法,员工的期望是什么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对工作目标运行情况做出准确判断,矫正执行中的偏差,从而使企业始终按照既定目标运行。第二,设定工作目标及其优先顺序。每个企业通常都不缺少目标,但却总是难以实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之一就是那些目标太模糊而且繁多,

  不清楚目标到底是什么。真正有执行力的领导者要会制定足够明确、清晰的目标,使每个人明白自己的任务,然后确定目标及先后顺序,并帮助实现。第三是跟踪目标,解决问题。领导者的任务不只是制订计划,更重要的是跟踪和检查,在开始实施后要检查确认结果、设定周期,针对达成率、工作效率做多方面的考评、反省。出现问题要及时找出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否则,没有跟踪和检查的目标,即使再明确具体,也没有多大意义。第四是论功行赏,奖优罚劣。传统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反而会对企业执行力形成损害。我们要建立起论功行赏、奖优罚劣的奖惩机制,利用正强化理论,来消除组织中比傻、比差、比慢、无功受禄等负面效应,才能提高企业执行力。

  二、培养职业化员工,抓团队执行力的提升

  企业建立了执行力文化后,就要从培养职业化员工入手,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团队执行力。第一,制定《岗位说明书》。企业需要制定《岗位说明书》,从员工入职培训抓起,让每名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定期开展职责对话,避免出现找借口拒绝或是拖延工作的情况。在这方面,我们公司虽然有《岗位说明书》,但往往大多精力投诸在纸面上或更多关注管理层员工,对普通员工的岗位职责培训指导、监督跟踪和强化提升往往较少重视而使之未真正落到实处。第二,制定完善的制度和工作流程。完善的制度和工作流程是提升执行力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员工在工作中才能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公司虽然制度较为全面,但过于繁杂不方便记忆,同时也缺乏对员工的长期、有效的持续培训,从而使得制度的执行大打折扣。第三,述职报告和工作总结。开展定期的述职报告和工作总结有利于帮助员工总结上一阶段工作中的得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理清下一步工作思路,提高执行力。我们公司虽然有述职报告和工作总结,却往往停留在管理层面,员工缺乏自身工作行为的有效分析和科学指导,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和执行力提升缺乏实际成效。总之,职业化管理不是仅指管理层,而更应该普及到广大员工并长期坚持下去,只有员工切切实实了解企业的执行要求,并能不断地学习、检查和提升,团队的整体执行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著名的海尔集团的管理精髓之一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这个执行力提升的经验不仅应诸于管理层的要求,更应是员工职业化的要求。说到底,执行力就是“做”的能力。执行力强,公司的生命力就强;执行力差,公司的生命力就差。不管今天你是一名管理人员,还是一名普通员工,都必须树立起“执行力就是生命力”的意识,将企业的执行力提升与个人的执行力提升挂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把主要精力真正放到抓工作落实上来,这样企业的生命力才能经久不衰。